Estimated reading time: 7 minute(s)
首先原文可以在这里看到:AO3
对我来说,阅读同人最大的妙处是看同人作者们抓住原作故事的缝隙、角色的缺憾,填补进自己的爱和创意,在原作之上衍生出更令人惊喜的事物,这篇自然也不例外。
这篇刚发出来的时候就有读过,这次因为自己在写一篇洁西卡爱德华中心的短篇故事,又想起这篇文来,重读发现它比我印象里的还要好。这次想着还是要把喜欢记录下来、传达给您,所以还是冒昧写了一点感想,有很多个人忍不住借题发挥的地方还请见谅……!
银英原作因为时代的局限性,在写女角色的时候,总会有意无意地强调她是某个男性角色的附属,尤其是这篇故事里的两位女主角,洁西卡出场的时候总是死掉的拉普的未婚妻,菲列特利加从“无条件相信杨的人”变成“杨夫人”。就算原作故事的发展里她们做出了重要的、自己的选择,原作的视角好像总是在强调男性角色对她们的影响,而没有像去刻画男角色们一样,去展开写她们自身的变化。
不过,就算有时代局限性,我还是觉得好作者笔下的角色会有自己的生命的——原作里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是,菲列特利加两次想到洁西卡的地方,一个是洁西卡死亡的消息传来,另一个是她成为伊谢尔伦新政府领袖(“也许我们能够成为好朋友”),其实都是信念被动摇/面对困境的时候。只看原作的事件,其实也是民主和自由的信念从一个女性到另一个女性手中的传承,可惜银英本作的聚光灯并不在她们身上。
这也是为什么这篇同人让我很喜欢的原因之一。这里杨也好,拉普也好,都只是她们生命中经过的(当然依然很重要的)人,但她们是始终是自己故事的女主角,原作轰轰烈烈的战争历史之外,她们过着属于自己的完整人生。在这个故事里,她们终于不是某个男角色的暗恋对象、恋人、妻子,而首先是自己,因为自己的意志去爱、选择和失去。然后想分别讲讲本篇两位女主角的塑造里我很喜欢的地方。
洁西卡.爱德华
“ ‘去做’并不是一个答案,而是一种选择。”
最想说的,也是本篇最耀眼的地方是对洁西卡.爱德华的塑造。和菲列特利加一样,洁西卡也是军人之女,但之后走上了与传统完全相悖的道路。我个人觉得其实原作大部分在强调拉普的死是主要、甚至是唯一的原因,不是很让我信服。因为大多数的转变并不是一夕之间就完成的。所以这篇里能看到关于她民运领袖一面的塑造——从大学开始就在发声、和拉普是在游行中认识等等——非常高兴!
“这太理想主义了。如果这样的和平无法实现,你现在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?”
“ ‘去做’并不是一个答案,而是一种选择。”
“你会失望的。”菲列特利加看着洁西卡说。
“但我不会对自己失望。”被斜透过玻璃窗的阳光笼罩着,洁西卡平静地回答。
面对这个时候还懵懂的菲列特利加,洁西卡表现得非常温柔又强大——很多时候人做出行动并不是在期待有什么结果,而是为了对内心的渴求做出回应、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心。这个故事里的洁西卡让我想起autumn sacura 画过的银英塔罗牌,和东海的版本不同,这里代表正义的是洁西卡。正义女神的天平的两端是白花与军人的扁帽和子弹,背后的光轮是指向她的无数把枪,而她手中伤人的利剑变成了琴弓——艺术是共通的,这个故事里的洁西卡会读诗真的太合适了!
“既有一种对敏锐细腻的诗意,又有一种向死而生的韧性”
感觉这句话又像形容故事里的女诗人,又像在说洁西卡本人。女诗人的创意也好精彩,她可以没有原型,她也可以有无数个原型——因为虚构的故事里讲的是血的真实。
菲列特利加
“我钦佩这样的人,可我没有办法成为这样的人。”
和洁西卡对应的,这个故事里的菲列特利加的变化也非常有意思。我觉得引文里的这句话很好地概括这篇文这个时期的菲列特利加。一开始她被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洁西卡吸引,还是有点隔着安全距离凝视——意外,好奇,探寻,自己仍然相信 ”一个优秀的人就是一个能够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“,但随着关系的推进,她猝不及防地撞上自己冰山下剧烈的感情,却被温柔地接住了。
“抱歉,我总是哭。”
“不,眼泪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大的温柔。”
平实的对白,但很触动到我。
日光与月光,理想与务实,改变的激情和维持现状,菲列特利加在这个故事里像是洁西卡孪生的镜像,那么多的不同,但是被爱这种混沌可怕又让人欢喜的力量短暂又永恒地连在了一起。
菲列特利加想,自己与洁西卡可以拥有同样的夜晚,却无法共享一个白昼。比起洁西卡与生俱来的激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,她思忖得更多,也忧虑得更多。然而即使如此,那些夜晚的月色也实在美丽,不禁让菲列特利加在流连之余竟以为这样的夜也应是一种永恒。
比起说美梦总要醒来,不如就像本文说的,冰山要回到自己的既定的航道。告别音乐会上,菲列特利加的对洁西卡会来她婚礼的想象其实很残忍,但这也是爱不堪的一部分。
想最后再说说这篇的“爱”,除了对彼此的浪漫爱之外,更让我感动的是浪漫爱之外的东西,更重要的是两人之间的连接,向往自由和勇气的爱,尽管它没有让两人成为伴侣,但是依然留下了自己的痕迹。
“人都是由自己的历史构成的,放弃了自己的历史,那自己又能是谁?”
这个故事里年轻的菲列特利加在结尾这么想着,以为自己会走向社会既定期待的未来——她没想错,但也不全对。即使不做梦,属于活人的历史和记忆不仅仅是既定的过去,也是呼吸着的当下,是不断变化、被改写的活物。即使是冰山相撞,也会留下痕迹。
最后一句对原作的暗示多少有些宿命注定的遗憾。但是联想起原作剧情,日后菲列特利加成为伊谢尔伦政府代表,她那时又想起来洁西卡。
我想,她还是抓住了自己的星星。
最后想说的是,两次阅读这个故事的时间段,外部世界也好,自己的心境也好,都发生了很多变化。作为读者我也从这个故事再次获得了安慰和勇气,写下这么长的评论只是想传达我迟来的喜爱和感激。
Leave a Reply